首页 >> 定时器

地方官因GDP热衷赔钱建机场养航班压床

文章来源:蒙恩五金网  |  2022-07-05

地方官因GDP热衷赔钱建机场养航班

地方官因GDP热衷赔钱建机场养航班2014-10-31 13:30:39 来源:深圳商报编委刘晓博分享到:近日,新华社播发了一篇题为《近八成亏损为何难抵“小机场”建设潮?》的报道,详细剖析了当前普遍存在的“机场建设怪圈”。

报道称,目前全国各地又掀起一股“小机场”建设潮。然而,这种看似繁荣的背后却是全国近八成“小机场”亏损,靠巨额财政补贴维持。比如在湖南一个地级市机场,某一天进港航班上乘客一共只有8人,出港航班一共只有11人。

如果你是个有心人,就会发现这类消息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诸报端,基本上每隔几年媒体就会炒作一次。而且故事情节基本一致,大致如下:

1,各地纷纷上马建设新机场,不仅地级市跃跃欲试,连某些县级市都蠢蠢欲动,而且机场规划设计明显超出实际需要。2,全国大部分中小机场亏损,很多支线机场每天没有几个乘客。3,虽然亏损了,但地方政府还是要搞,因为地方官觉得没有机场城市缺少档次,无法凸显政绩。更为重要的是,通过建设机场可以拉动当地GDP增长,尤其是官员任内的GDP。4,航空公司因为出现亏损,想撤销航线,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补贴,而且发动当地公务员多出差,多坐飞机。

看明白了吧,中国中小城市的“机场建设怪圈”多年循环往复,核心问题实际上只有一个:官员的政绩考核方式出现了问题。

十八大之后,对官员政绩考核模式进行了一些调整,GDP的权重在降低。但不可否认,GDP仍然是最重要的单项指标。比如今年以来,中央政府多次就GDP增速表态,7%作为增长底线广为人知。

为什么7%是增长底线,对此李克强总理曾经多次解释过,他说稳增长实际上就是要保就业。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曾一度造成我国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。当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幅大幅回落至6.8%,导致全年经济增长回落至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。这次被动的“压力测试”表明,当GDP滑到7%以下时,就业确实出现了问题。此外,要实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,今后几年经济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6.9%以上。所以跌破7%的“底线”是不允许的。

正是在这种“底线思维”的作用下,今年以来国家启动了一系列“铁公基”项目,在经济发达的中小城市建设一批机场,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。而这种思路其实是一贯的,每隔几年,当经济需要刺激的时候就会出现。

所以,要破解中小城市的“机场建设怪圈”办法只有一个:让GDP从政府文件里消失,从官员考核体系里消失。

没有了GDP目标,如何引导经济发展?其实总理说得明白,保增长是为了保就业。那么我们不妨“得鱼忘筌”,直接将就业和CPI指标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目标,不就行了吗?

这有什么区别吗?难道GDP不等于就业吗?当然不能直接划等号,这里面差别大了!

当GDP为考核官员首要目标的时候,他会怎么办?当然是抓大项目,因为大项目能带来巨额GDP增长,最容易见效。谁能搞大项目?当然是政府和国有企业,民营企业一是规模小,二是不便直接指挥。大项目在哪里?当然是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地铁等基础设施,前些年还包括钢铁、煤炭、化工等传统产业。

非常明白,这些能迅速带来GDP增量的项目,未必是最经济的项目,更未必是能持续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。但官员不管,因为他有任期,3到5年就拍拍屁股走人,他只需要短期的政绩。未来会不会出现鬼城、鬼机场、鬼公路,他们一般不会考虑,那是下任官员的事情。

但如果将就业和CPI列为官员工作的主要目标呢?“打法”就会完全不同。因为最能带来就业和民生改善的,恰恰是中小企业、民营企业。这时候,官员们就会重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,引导资金向这里流动。这样,低效的大项目就会减少。事实上,如果政府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,多抓民生指标,中国经济将走入健康发展的模式。到那时,只要5%到6%的增长,就足以保证就业,根本不需要维持目前7%以上的高增长。

所以,中小城市的“机场建设怪圈”背后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怪圈,最有力的破解办法就是“让GDP完全退出政府的工作目标和考核体系”,用控制通胀、保障就业、改善民生、食品安全、环保等指标替代。若如此,则是国之大幸!

上一篇:王小广:新常态的核心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下一篇:牛刀称叶檀对美退出QE影响无知愚昧

赣榆到独山大巴车价格

青岛到温州汽车1

朝阳茅台酒回收多少钱报价

铝合金回收环市街道报价

薰衣草种子厂家批发

实木售货亭

二次结构灌注泵价格

珠山区博雅琴行

东莞充填机械报价

石河子市西营镇小唐煲汤砂锅店